一、七律诗词对《周易哲学视角下的〈三国演义〉第1o8回解析》的描述:
(一)《〈三国演义〉第1o8回解析》
周易哲思蕴妙玄,三国百转史篇连。
丁奉雪战呈豪勇,孙峻谋施隐暗渊。
阳刚阴柔相映衬,变易平衡理自全。
祸福吉凶皆有定,时位恰当智无边。
(二)诠释:
这诗以七律的形式,进一步阐述了从周易哲学角度对《三国演义》第1o8回的解析,体现了其中的智慧与深意。
诗的联“周易哲思蕴妙玄,三国百转史篇连”
,指出《周易》的哲学思想蕴含着精妙深邃的道理,而《三国演义》的故事曲折多变,与历史篇章紧密相连。
颔联“丁奉雪战呈豪勇,孙峻谋施隐暗渊”
,具体描述了丁奉在雪中奋战展现出的英勇,以及孙峻在席间施展阴谋的深沉。
颈联“阳刚阴柔相映衬,变易平衡理自全”
,强调了阳刚与阴柔相互映衬的关系,以及变易与平衡的道理在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尾联“祸福吉凶皆有定,时位恰当智无边”
,说明祸福吉凶都有其定数,而把握好时机和位置则展现出无尽的智慧。
整诗通过对《三国演义》第1o8回的解析,深入挖掘了其中蕴含的周易哲学的内涵和意义。
(三)《三国演义》第1o8回回目:丁奉雪中奋短兵孙峻席间施密计
经典梗概:
司马师得知姜维取雍州,便引兵五万前来助战,却被姜维用武侯所传连弩法击退,司马师于乱军之中逃命回洛阳。
之后司马懿病故,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二人申奏魏主曹芳,司马师被封为大将军,总领尚书机密大事,司马昭为骠骑上将军。
东吴孙权去世,诸葛恪立孙亮为帝。
司马师听闻孙权已死,商议起兵伐吴,派王昶、胡遵、毋丘俭分三路进,司马昭为大都督总领三路军马。
吴太傅诸葛恪派丁奉领三千水兵去东兴抗魏。
当时正值严寒大雪,魏将胡遵与众将设席高会,对丁奉的三千人不以为意。
丁奉令众军脱去衣甲,卸了头盔,只带短刀,趁魏兵不备,杀上岸去,魏兵措手不及,大败。
司马昭、王昶、毋丘俭等听闻东兴兵败,也勒兵而退。
诸葛恪想乘胜进取中原,久攻新城不下。
守将张特用缓兵之计,哄退吴兵后修补城池。
诸葛恪大怒,催兵攻城却被城上乱箭射中。
吴兵大败而归,诸葛恪托病不朝。
孙峻与滕胤合谋,在吴主孙亮的支持下,于酒席间杀了诸葛恪,孙亮封孙峻为丞相、大将军,自此权柄归孙峻。
主要人物:
丁奉:东吴将领,有勇有谋,在东兴之战中,不畏严寒和敌众我寡的形势,带领士兵奋勇杀敌,立下战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