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墨小说网

第489章 安史之乱(第4页)

哥舒翰停顿片刻,沉声说道:“陛下,河北平叛,除了上述四条,倘若想要万无一失,还应召回一人。”

李隆基:“召回何人?”

哥舒翰:“安西节度使,周钧。”

杨国忠听到这里,连忙站出来说道:“陛下,安禄山不过一痴肥胡儿,麾下的士兵也是一群乌合之众。

哥舒将军所言,未免危言耸听……”

哥舒翰恼怒的打断了杨国忠:“叛军来自河北三镇,常年于苦寒之地作战,都是百战精兵,何来乌合之众一说?!

安西节度使周钧,知兵事,有胆识,多谋略,曾经率领安西军,以少胜多,大败吐蕃和大食,是平叛主帅的不二人选!”

杨国忠咬牙说道:“安西军地处西域,距离长安城有七千里之遥。

就算现在下旨令其开拔,进入关中,怕也是明年春暖花开之时了。

那个时候,叛军早已灰飞烟灭。

朝廷如此兴师动众,岂不是让周边的小国看了笑话?”

“再说了,大唐名将又岂有周钧一人?光是在这长安城中,高仙芝、程千里、毕思琛等等,皆是主帅之才。

倒是哥舒将军,一心总想让周钧还朝,莫不是存了些其它的心思?”

哥舒翰闻言大怒,用手指着杨国忠,浑身颤抖,恨不得当场站起身与其相搏。

李隆基头疼的摆了摆手,示意二人冷静。

李隆基在御座前来回踱步,口中又不自觉说道:“八月时,朕就想让周钧回来省亲,再参加明年正月的大朝会。

只不过右相那时说,安西局势紧张,周钧倘若离开,怕是无人能代其坐镇……”

杨国忠见李隆基犹豫,偷偷将手背到身后,打了个手势。

很快,有韦、裴、杨、薛姓的朝臣纷纷出列,向李隆基进言。

有人说,河北将士都是心向大唐,造反之事,不过是迫不得已,只要加以时日,必定能够幡然醒悟,弃暗投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