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俱被匈奴的这一举动所疑惑,哪里还顾得上责罚杨诚,况且对这个任务本来就不抱多大的希望。
朱时俊思虑片刻,脸上现出喜色,抱拳向赵长河贺道:“恭喜大将军,贺喜大将军!”
“哦?喜从何来啊?”
赵长河奇道。
“本来我们军人数虽然倍于匈奴,但若想围困敌军却犹显不足,若敌人四散逃亡当真力有未逮,没想到匈奴竟然笨得自投罗网。”
朱时俊笑着说道。
“军师何出此言?”
帐中三人显然一时都未明白朱时俊的意思,俱疑惑的望着朱时俊。
“想那匈奴,定自恃矮墙密集,再辅以民众防守,弥补兵力上的不足,以为可以与我军抗衡。”
朱时俊解释道。
“这确实也算良策,王庭还有四十万部众,虽然多是老弱,但动员起来,可战之人恐怕不会低于十万,如此在实力上已缩小与我军之差距。
再加上处于守势,辅以矮墙,我精锐骑兵难以施展,胜败已不可定,军师何以如此乐观?”
赵长河不解的问道。
“大将军只看到表面,却不知匈奴已将自己逼在必败之地。”
朱时俊自信的说道。
“还请军师明言。”
赵长河急切的说道,潘宗向和杨诚望着朱时俊,若有所思。
“敢问大将军,匈奴与我军争斗多年,可曾有过守城的经验?”
朱时俊启发的说道。
“这……匈奴一向逐草而居,这王庭虽然一直在此,却在很多时候只留下军队而已。
匈奴本无城,何来守城的经验。”
赵长河肯定的说道。
“正是如此。
匈奴从来没有守城的经验,但现在却妄想以简陋的矮墙为城,加以防守。
这岂不是以其之短,击我之长?正字诸营均精于守城之道,这匈奴所筑之矮墙,反成我军之助力。”
朱紧俊侃侃而谈。
“嗯,确如军师所说。”
赵长河点了点头,旋又担忧的说道:“只是匈奴不论男女老幼,均能张弓射箭,若四十万部众动员起来,再加上矮墙为辅,可以稍加弥补不能奔走作战的缺点,实在不容小窥啊。”
“大将军多虑了,虽然匈奴人人可以作战,但所谓的四十万部众,大多已是惊弓之鸟,锦上添花尚可,雪中送炭却难为矣。”
朱时俊轻松的说道,似乎丝毫未将这些部众放在眼中:“大将军你想想,这些部众均是各破亡部落逃至王庭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