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奖以前那种‘自家玩小调调’的格式已经架不起滚滚潮流,很快就会被浪潮拍死在岸边,甚至销声匿迹。
于是金马奖改革了,摇身一变——“表扬为华语电影有杰出贡献的电影人奖”
。
并且自己给自己定义为“华人社会最高电影奖项”
。
当然这都是港台一贯宣传手法----自吹自擂。
接着网上一批网军造势和一些二愣子青年不明所以的跟着扯呼。”
“以前内地人是不屑于参加这个“地区”
级影展的。
金马奖也就成为鸡肋,可有可无,一度濒临无人问津的地步。
试想想,如果没有13亿内地人参加的影展,那还是影展么?她的意义何在?于是台湾人的“聪明”
一面发掘了,就是找一些大陆移民海外的影视人+香港派组成评影人,颁重奖给大陆有影响力的那些影视人。
奖都颁给你了,你还好意思不参加?何况还能捞一些名义?”
李冰听后,不禁问道:“可这些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今年最火的电影是什么?”
陈源自问自答,“是《夜店》,是《疯狂的石头》。
两部电影都是我们拍的。
如果这两部电影缺席了这届的金马奖,那它的可信度又有多高?为了应对广大影迷观众的需求,为了创造足够大的影响力,金马奖主办方把《夜店》入围,并且给了15项奖项提名!”
“那这么说来,我们肯定会获奖了?”
李冰面色一喜。
“还真不一定,”
陈源幽幽地说道,“如果金马奖主办方真的秉持着公平公正的原则,那么入围这届金马奖的应该还有《疯狂的石头》,可它却偏偏没有入围。
金马奖想要足够多的影响力,却又不愿意把众多奖项都给我们。
这才二者选其一,选择了《夜店》。”
李冰渐渐明白过来了,心里对所谓的金马奖没来由的感到一阵失望。
两人终于走完了红地毯。
红地毯上方就是颁奖大厅的入口。
大厅门口,李冰惊讶的看到梁超伟、刘得华、周闰发、张漫玉、郑秀文、杨子琼,这些刚刚走过星光大道的明星们并没有就此进入颁奖大厅,而是驻足在这里,似乎都在等待他们。
李冰知道这些人等得不可能是她,应该是她身边的陈源。
果然,两人刚刚走上来,周闰发等人便迅速围了过来。
周闰发笑着寒暄道:“我对陈先生可是仰慕已久,没想到陈先生却是如此的年轻。”
陈源这是第一次在现实生活中见到周闰发,他对周闰发的印象极好。
不论是《上海滩》中的许文强,《英雄本色》里的小马哥,还是《赌神》里的高进,都是陈源非常喜欢的角色。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