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久开门见山道,“劈江一事,涉及的恐怕还不止这些吧?你也别藏私了,一块儿告诉我们吧。”
“是啊是啊!”
其他学子纷纷点头,期待地看向朱小彪。
朱小彪点点头,将身上挂着的一副画筒取下来,从里面取出了一张画纸。
画纸展开,上面画着的正是这次劈江的建工图。
“我们要在此处,将河卵石装进麻袋之中,堆砌出一个分割岷江东西水流的分水堰,大概是类似于这样鱼嘴的形状,尖而圆的角可以很好地帮助岷江的江水分流,既可以缓冲又不至于飞溅。”
朱小彪指着图纸上一处位置,“山洪爆发时,即便是四成的江水流入东边河道也可能十分危险。
因此我们要再进行一次分流,恰好就在这鱼嘴和飞沙堰的中央,借由地势将部分江水重新引流到原河道之中。”
“同时将原本的河道向西侧再次挖宽,确保其在夏季能够容纳更多的水量,分担东河道的压力。”
“鱼嘴分水、宝瓶口限水、离堆阻水,三者协作,益州水灾自解。”
说完,朱小彪突然一笑,“有趣的是,在这河道之中,原本就有一片天然形成的江心洲,正是那鱼嘴的位置,我们只需要对其进行改造,便能更好进行江水分流。”
“这,便是大自然的魅力。”
众生不禁感慨,“大自然……自然而然,犹若四季交替、生老病死,将这大千山水称之为大自然,当真是妙啊!”
“这不正是天人合一,万物互联,顺其自然之道?”
“此法若成,益州之地必将沃野万里,而益州百姓也会向整个建安王朝证实,何为不畏自然,人定胜天!”
“好一个不畏自然,人定胜天!”
众学子纷纷高声叫好,不禁眼眶泛泪、鼻头泛酸,这种犹如见证思想文化与历史辉煌的时刻,让他们无不心潮澎湃,百感交集。
“所以朱兄,这个法子,究竟是谁想出来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