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的母亲叫贾敏,所以林黛玉在读到“敏”
字时一律改读为“密”
。
避讳的另一种方法是用音不同而意义相同的字去替换。
秦朝人把“正月”
叫“端月”
就属于这种情况。
“端”
是开端,开始之意。
汉武帝姓刘,名彻。
汉朝人为了避武帝之讳,凡是用“彻”
字的地方,都改用“通”
字“彻侯”
改为“通侯”
,人名“蒯彻”
改为“蒯通”
。
唐朝人为避太宗李世民之讳,把“民”
字改为“人”
字,柳宗元在捕蛇者说里就把“民风”
改写做“人风”
。
在今天读它时,要注释才能明白。
为了避讳换字,甚至闹出这样的笑话唐太祖名虎,因此把“画虎不成反类犬”
改成“画龙不成反类犬”
,简直使人莫名其妙。
“缺笔”
和“缺文”
是避讳的又一种方法。
所谓“缺笔”
,是在非写该字不可的情况下,少写笔画。
林黛玉在写“敏”
字时总是缺一笔。
所谓“缺文”
,是空格不写。
南北朝时的梁武帝萧衍的父亲名顺之,所以梁人萧子显所撰的南齐里,遇到“顺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