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墨小说网

第10章 密州企改(第3页)

经过密州市政府的连夜讨论,秦光做出了支持员工方案的决定。

他深知,国企改革已经到了不得不"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冒"的关键时刻,唯有解放思想,才能破除藩篱。

考虑到员工的经济实力有限,秦光市长提出了一个梯度控股的方案:根据职位高低,厂领导、中层干部、普通职工分别出资6万元、2万元和6000元,以不同比例入股。

1992年12月28日,试点企业的性质正式从全民所有制变更为股份合作制,标志着国企产权革命的序幕正式拉开。

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全市288家乡镇级以上企业中,已有272家完成了改制。

当《人民日报》记者走访密州,问及改制后的变化时,职工们纷纷表示:"有积极性了。

过去都是给公家干的,现在是给自己干的!

国企改制的成效显着,但秦光并未就此止步。

他积极寻求与外地国企的合作,给密州市的优质、并且有着广阔市场前景的企业寻找婆家。

经过多方寻觅,终于与北汽摩托总经理安庆衡达成协议,双方各自拿出优势资源,合资成立了一家崭新的企业。

双方合作成功,也出现了一个“双赢”

的新词汇。

密州市里一些老干部处心积虑地阻挠改革,也有很多市民认为这是政府是在推卸包袱,将负担转嫁到人民身上。

九十年代中期,中央先后派出财政、银行等部门的调查组来到密州,对国企改革进行了长达数日的审查,但并未查出任何问题。

即便如此,秦光也曾多次收到过匿名恐吓信,令他倍感压力。

直到当年的2月底,国务院副总理听取了调查组的汇报后,决定亲自来密州一探究竟。

领导在密州逗留三天,先后考察了多家改制企业,召开了五场座谈会,就"卖国企"改革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涉及规模、股份、行政等各个层面。

总的来说,领导对密州的改革给予了积极评价。

有了中央领导的肯定,秦光吃下了一颗定心丸,那些反对的声音也渐渐偃旗息鼓。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密州国企改革初见成效,许多企业实现了扭亏为盈。

密州的国企改革经验很快传遍大江南北,前来考察学习的各地干部达1600多人次。

等到了九十年代中期的1995年,密州全市国有及集体企业的利税总额达到836亿元,是1991年的23倍。

原本濒临破产的企业,多数扭亏为盈。

然而,秦光深知,单纯的产权改革还远远不够。

要让国企真正"活"起来,还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配套机制,为职工提供可靠的社会保障。

只有让职工吃下"定心丸",改革才能行稳致远。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