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老走路的速度很快,尽管他对叶柏根临时转科的决定并不看好,但既然学生坚决,作为教师的他应当做的便是全力以赴去支持。
“我们医馆的大三下学期开始就要进入医院实习,由于人员和医院的分配早已敲定,不能再临时增员,所以这段时间你就跟着我。”
“济和诊所是一家英美合资的医疗机构,虽规模不大,但配备的医疗设施和资源却是上海首屈一指的。
不过有一点你需要尽快适应,那就是济和的医护人员大多是和我一样的洋人,可能你们在沟通和相处方面会出现一定的困难,这也是我一直没让其他学生去济和实习的原因。
但现在情况特殊,你必须去面对并克服这个问题。”
波老侧过脸来看了叶柏根一眼,“但我认为这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无论国界,人们对于美好的事物总会多一分耐心。
当然了,如果你实在无法适应,在六月份之前你还有改变主意的机会。”
叶柏根笑着回应:“波老,尽管语言和面貌有所差异,但如果手中握的是同一把手术刀,那就不存在磨合不好的问题。
在大外科的世界里,唯有手术刀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无关乎人的身份。”
波老惊讶地抬起了头,复述了一遍叶柏根的话:“只认刀不认人,说得很好!
叶根仔,你相当自信,希望你的实际表现能配得上这份自信。”
约村距离济和诊所颇有些远,波老开着他的那辆颇有年代感的老式汽车,载着叶柏根穿越过大半个公共租界的田野小径,最终停在一排红白相间的欧式建筑前。
那是一座典型的欧式风格建筑,红棕色的屋顶,粗大的石柱,大面积的落地窗和精美的楼梯栏杆,铁门内用中文和英文双语写着诊所的名字。
广阔的院落中,密密麻麻停放着两排各式各样的轿车。
要知道,此时是1933年,并非后来的21世纪,叶柏根不禁怀疑,是否全上海的轿车都停在这小小的院子里了……
叶石柏跟随鲍恩大夫踏入了村卫生院的大门,沿途不断有人向鲍恩大夫热情地问候,并投来带着疑惑的目光打量着叶石柏这位陌生人。
“鲍恩大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