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一听,与杨赐呵呵呵直笑。
蔡邕又说:“伯至年轻博学,出口成章,还以及冠之年创出这字体,伯献何不收为弟子。”
说完满眼期待的望着杨赐,巴不得杨赐拒绝,自己就要抢弟子了,杨赐哪里会不晓得蔡邕的打算,一脸微笑的看着陈林。
陈林一瞧,岂有不明白,又岂能放过这么好的机会,急忙对杨赐跪下:“学生拜见老师。”
杨赐见陈林懂事,又收得如此弟子,开心不已,蔡邕忙是道喜。
杨赐对蔡邕说:“伯喈,此次收得伯至为弟子,我心欢喜,巧之不日便是老夫六十大寿,伯喈可要送上好字画为礼,不然休得进门。”
说完呵呵大笑,蔡邕急道:“汝这不知羞。”
也哈哈大笑,两当世大儒竟耍起老顽皮,陈林在一旁看得哭笑不得。
陈林拜杨赐为师,这杨赐大寿肯定是要去的,陈林回到陈府琢磨着该以何为寿礼,蔡大家书法一绝,杨赐点明要蔡邕的墨宝,陈林可没这能耐,那怕是以“陈体”
字也不行,字体是好,可书法不好啊。
大寿的前一天陈林就去到杨府,陈林是弟子,不能连杨府的人都不认得。
陈林终于见到了杨赐之子,京兆尹杨彪杨文先,急忙拜见。
杨彪听说父亲收了弟子,便是眼前之人,见陈林仪表不俗,也是心中欢喜。
第二日陈林却是比一般贺寿的人早到杨府,在书房内陪着杨赐,杨彪也在。
杨彪说:“伯至,不知汝给父亲做了何为礼啊?”
杨赐也是一脸期待,陈林却慢悠悠的拿出一副蜀锦卷子,杨赐忙问:“这是何?”
“乃是弟子作的一首诗。”
说着缓缓展开蜀锦,杨彪走过来念到: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杨彪才念完,杨赐连好三声,此礼虽轻,可比金银啊,哈哈哈哈哈哈的大笑,陈林见此,心中安定不少,生怕折了面子。
陈林与杨彪只在内陪着杨赐说话,下来过来说,第一位客人来了,杨彪便出去迎接,不可失了杨家的礼,陈林也要去,却被杨赐叫住,只好留下与杨赐叙话。
半个时辰过去,杨彪进来说客人到齐了。
陈林便跟着杨赐,走在杨赐身后,只比杨彪慢半个脚步。
但见整个杨府前院内竖直排着十余排食案,左边七八排,右边七八排,坐满了人,想来都是当世权贵,陈林却是不认得几人。
只是见过北部尉曹,议郎蔡邕蔡大家,太尉段颖竟然也在。
众人见杨赐出现,纷纷起席,向杨赐道贺,说些祝寿吉话。
杨赐示意众人回座,蔡邕乃是杨赐至交、段颖贵为三公,二人与其他三人却是坐得最近,杨彪知道陈林不认得这些人,轻声为陈林说道。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