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墨小说网

31 才能(第3页)

褚韶华平时便是个嘴巴乖巧的,大顺哥说几句洋文,她竟能学的差不离。

陈大顺直说,“可比我当初学的快,我当初都是拿汉字记上,时不时就要背一背,时间长了,才熟了的。”

褚韶华笑,“我小时候学说话就很早,别的孩子得一周才开口说话,我十个月时就会叫爹娘了。”

褚韶华喜欢跟大顺哥打听些外头的事,外头剪辫子的事,还有外头做生意的事。

陈大顺与褚韶华这对小夫妻,自打成亲时就好的一人一般,平日间只在在一处,就有说不完的话。

陈大顺同褚韶华道,“其实洋人好应付,就是这洋话,学个三四种买东西用的话,也就够了。

那些说方言的才愁人哪,山西、陕西、山东、河南,这些地方的话还好听懂一些,唉哟,那些个南方人,有些个不会说北京话的,上来就跟你说他们的家乡话。

他们南方话还特别不一样,四川话很好懂,湖南湖北的话就够叫人听不懂了,江浙话更难听懂。

要是做生意,这些地方的方言也都要懂一些。”

褚韶华感慨,“要不说做生意不容易哪,就是柜上的伙计,那也不是寻常人能当的。”

陈大顺笑,“熟悉了也就好了。”

褚韶华跟丈夫说,“大顺哥,我知道咱家的俩铺子在哪儿了,以后别叫伙计来提饭盒子了,我送过去就成。

不然,要是赶上正忙的时候,还得分派出人手过来拿饭,也耽误事。

我送去是一样的。”

a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陈大顺还担心说,“你可小心些,别走丢了。”

自打宋苹险些走丢,陈大顺也挺担心他媳妇。

褚韶华白丈夫一眼,“我什么时候走丢过?”

就是宋苹,不是褚韶华瞧不上她,就走丢了一回,从此便落下个不能出胡同的毛病,说是一出胡同就脑袋懵。

这等无能之人,也是褚韶华平生罕见了,要褚韶华说,丢一回可怎么了,不是没有走路容易走迷糊的人,那种天生不记路的人也是有的。

难道丢一回就吓着了,正因丢了一回,才该多出门走一走,多走走不就知道了!

宋苹倒好,吓的不敢出门了。

褚韶华不是瞧不起笨人,她是真心瞧不起怂人。

褚韶华不怕出门,她每天出门采买,还颇有成果,给家里做了回生意。

倒不是铺子里的生意,是家里带来的粮食生意。

既有小麦又有玉米的,都是好粮食。

褚韶华她们打老家带来的,自家吃也吃不完,何况,粮食这东西,年年有新粮,放陈了价钱也会跌。

褚韶华每天去菜场买菜,她是个爱逛的性子,就是菜场也挺爱溜达,就见着那卖米面的地方都是一袋子一袋子的面粉,袋子上还印着面粉厂的地址。

褚韶华是个有心人,见就是北京的地址。

她跟那卖米面的老板打听了一回,知道是个大厂子,还是洋机器磨的面粉,比老家那石磨磨出来的面细腻多了。

褚韶华把这地址记下,让大顺哥有空去瞅瞅,家里带来这么些个粮食,能出手就快些出手,压成陈粮可就没价了。

陈大顺倒是想去,偏生一时间没空。

陈二顺有空,可就一张嘴好使,干实事很不中用的。

褚韶华一向看不上这个小叔子,她干脆拿私房钱买了包老刀牌儿的香烟给那米面铺老板,细说了她这事儿,就说现在家里有些粮食,想问一下价钱。

做生意的人,何况又抽了褚韶华给买的烟,褚韶华又是这么个伶伶俐俐的模样,那老板就与褚韶华说这家面粉厂在城里也有粮铺,指点着她让她过去打听。

褚韶华就这么着,三下两下的,谈好价钱,回头跟婆婆商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