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看看,这是还没晾干,我便宜卖呢。”
刘春凤解释道。
“那好,给我来三斤鲜木耳。”
“好,就给您称。”
刘春凤笑着道完,连忙给该妇人称了三斤鲜木耳,利索收了六个铜板。
再一看,自家的小六,已经像模像样的站在板车上面,继续卖力吆喝着。
“来一来,看一看呐,各位叔叔婶婶、爷爷奶奶们,咱家的山货,可是独一份!”
有人询问干木耳价格,姜玥便道:
“八文一斤,若能一次性要十斤,给算六十八文。”
“六十八文?”
有人听后,对比之下觉得便宜,又开始细细查看板车木耳。
也有人看了看,因自家不缺,摇摇头,入了饺子铺面,想看看铺内的饺子馅,都有哪些种类。
刘春凤欣慰,她的小六,明明才只有三岁,可比大妮二妮更懂的洞察人心。
饺子铺掌柜看到有客被小娃娃和她的奶奶引来一幕,
为之前自己准备赶人的举动感到抱歉,乐呵呵的,去迎接食客。
姜玥觉得,自己这说话声,是越练越顺,
已经不那么大舌头了。
经她叫喊,
可不止吸引来了周围的百姓,
铺面的东家也来了几个。
姜玥目的达成,也不再吆喝。
她口干舌燥的,需要缓缓。
遇上几个客人看完就走了,还有几人,对着木耳一阵评头论足,
试图让刘春凤便宜一点儿,但未能让其松口,有的人便离开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