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该立了,他的计划已经差不多了,立了太子,刚好让太子监国,自己带领了政事堂和枢密院得官员,直赴幽州,亲自坐镇,督军前线。
并且,他其实不想坐太久,总感觉一个皇帝坐太久,晚年总会出些昏招。
像是汉武帝,还有玄宗,都是有名的例子,活得太久,晚年就昏庸糊涂,一世英名尽丧。
他即位也够久了,一个皇帝,作个十几二十年,他觉得算是刚好得。
最好是三十多岁登基,然后作个十几年,退位。
三十多岁得年纪,正式一个人的黄金时段,既有冲劲,也足够稳重。
如果之前能有些实务经验那就更好了。
然后十几二十年得时间,足够他施展抱负,又不至于头脑太糊涂。
晚年做下很多荒唐,好像有点自吹自擂,这简直就是自我介绍嘛。
不过,这是他穿越前对皇帝最真实的想法。
像后世总统那样选上了都五六十岁以上了。
那就会太过于保守。
稳重是稳重,就是太过于成熟,部会积极进取。
年轻皇帝嘛…少年没吃过苦,很容意激进,稍有挫折就一蹶不阵。
像杨广,其时也是很想有一番作为,可是就是太过年轻,积极向上,却欠缺对世事得历练。
所以说,他现在正好。
立个太子,让太子开始监国,学习政务,等过个几年,他就可以退休,甚至干脆瞪腿了,也不会有什么好担心了。
观圣孙他虽然办不到,但至少可以确保下一代。
至于立长子,虽然不符合他得想法,长子继承他不是很满意,不过往好处看,长子制度未尝不失为一种保护。
固然这是一种限制,不管嫡长子贤愚不肖,都要立他。
不过他不是早就有准备了吗。
君王不一定贤明,但是只要有好的制度,能源源不断得培养出宰相,合格的宰相,他足够贤明就好。
君王不一定贤明,但是能拼搏宰相这个位置得,就没有昏庸得。
皇帝,就当个橡皮图章也无妨,后世君主立宪国,君王都没有实权了,权利都在宰相那里,到了那个地步,皇帝贤不贤明都无所为了。
甚至,传给谁都无所谓了。
不过目前还是保持一个稳定得长子继承为好。
这个最没争论。
大唐确实需要一个稳定得传承。
固然明代得嫡长继承制,让人觉得很傻眼,那些臣子可以不断为此抗争,还出了一各“大仪礼”
事件。
可是唐代就缺乏这种抗争精神,缺乏这种坚持,才会让宦官乱政。
谁乱政都不好,不过有选择的话,他宁可给臣子乱政,不然给宦官乱政,皇帝连命都会丢了,臣子乱政,了不起就是被架空了,至少性命还有保障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