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墨小说网

第七十四章 挖地三尺(第2页)

但如果一旦曾氏想要动摇朱平安的位置和利益。

那朱平安是绝对不会手下留情的。

反倒是刚刚听王金发说起王品的事情,朱平安却留了心。

王品心神大乱。

只能说明其中有问题,朱平安怀疑他心中很清楚这件投毒案其实是何人所做。

只不过这背后的人。

是他远远得罪不起的,否则也不至于这么失态。

还好,如今路振飞插手,将所有高强内朱聿键一家的事情都接手过来,这等于保障了他们一家的安全,至少可以让朱平安没有了后顾之忧。

出征在即,朱平安很快抛却了这些琐碎的事情,立刻传下命令,命麾下各部,包括镇守淮河岸边的辅兵营也做好出征的准备。

三天之后,兵部的命令和传旨的钦差到达中都凤阳,另路振飞和朱平安等人诧异的是,兵部的调兵堪合和圣旨居然说的不是一个意思。

兵部的命令是调动中都各卫中的精兵前往北直隶,接受宣大总督卢象昇的调遣,阻击入寇的满清铁骑。

而圣旨则是由内阁拟定,司礼监批红并用印的。

任命路振飞为淮扬巡抚,即刻奔赴扬州上任,总督漕运。

吃了一惊的路振飞心不在焉的听完了宣读的圣旨,将宣旨的宦官请下去休息,看看闻讯赶来的王品的朱平安,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众所周知,大明立国之初巡抚不过是朝廷中枢派驻大员到地方总揽军政事务的临时性机构。

自从嘉靖年间开始,巡抚制度逐渐转化为常态,究其原因,是因为当时南方海疆不靖,需要中枢派遣大员坐镇统筹指挥两省乃至数省,甚至广袤地区的军事和政务。

后来,北方边镇也逐渐开始出现巡抚总揽一镇或者数镇军政大事的常例。

巡抚凌驾于地方三司之上,尤其是在巡抚制度常态化地方化之后,巡抚便成为封疆大吏的代名词,手中掌管军事和民政,权力膨胀的苗头显现无疑。

之后,为制约巡抚的权力,朝廷开始设置镇守总兵镇守文臣两种官职。

并严令巡抚的任免要经过朝廷的廷推,中枢另派驻巡按御史监督巡抚的行为,以起到制约的作用。

但即使是这样,明末时期,巡抚已经可以说是一省地区之内的最高权力掌控者了。

更何况,这次路振飞将要担任的是淮扬巡抚。

等于是将江淮和扬州地区的盐道和漕运两大衙门都掌控在手中。

崇祯皇帝对其的信任可见一斑。

北方面临鞑子和乱匪两大祸端,再加上天灾频频,各地欠收已成定局。

这时候,漕粮的运送便成了重中之重。

崇祯帝将路振飞放置在淮扬的目的就是确保漕运。

只要漕运在。

便有了银子和粮草,大明便有了存续下去的可能。

路振飞探口气。

看着朱平安,“看来老夫不能随你一起北上了!”

“先生坐镇淮扬,我北军将士便能后顾无忧,这亦是为前线战事尽心出力啊!”

朱平安看出路振飞有些失望,连忙开解道。

路振飞点点头,“也罢,只是,由你单独领兵北上,老夫还是放心不下啊。”

朱平安一笑:“先生莫非忘记了。

平安自拜入先生门下之后,所学的可都是战阵军营实务啊!

这一年来,又结合高墙卫日常操练,此次正是检验的最佳时机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