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好景不长,魏忠贤崛起,天启帝意转,三党残部依附阉党,东林与阉党之争,愈演愈烈。
而今,朱由校身为穿越者,誓要改写历史。
他凝视桌上奏章,心中筹谋。
内阁之中,方从哲中立,然其门生亓诗教偏齐;刘一燝、韩爌,则坚定东林立场。
六部尚书,各有归属,或东林,或中立,或年迈力衰,或深藏不露。
天启朝堂,风云再起,而朱由校,已握有改写命运之笔。
………
还没捂热,感觉没有吃饱,没办法,年轻人正在长身体,就在朱由校想着下朝后再补的吃点儿什么的时候,就有一个长须老头跳了出来,这货手持一份奏疏,大义凛然地道:
臣福建御史冯三元,掷笔为剑,直指辽东经略熊廷弼,八项无谋之责,三宗欺君之罪,掷地有声。
河南御史顾造紧随其后,跃然朝堂,对熊廷弼出关逾年却无策可陈之事,痛陈其弊。
朱由校轻抿茶水,目光如炬,穿梭于群臣躁动之间,旋即淡然收回。
冯三元言犹在耳,顾造便急不可耐地登台,二人似有默契,如双簧共演。
然在圣目之下,此等小卒,不过试水之石。
朱由校凝视着下方,那些义正词严、手捧笏板者,心中暗自咂舌。
待顾御史滔滔不绝之际,他强忍笑意,面容肃穆,终启金口:
“兵者,国之重器,关乎生死存亡,岂可轻忽?三位辅臣,对此有何高见?”
方从哲,内阁首辅,当仁不让,侃侃而谈:
“陛下,自万历二十三载始,边军粮饷屡欠,军备废弛,去岁更遭大败,军心涣散。
熊廷弼临危受命,内安军民,外拒强敌,辽东得以保全,功不可没。
望陛下勿急功近利,重蹈萨尔浒覆辙。”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