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墨小说网

第561章 行政制度改革五 华夏主义(第2页)

这就像本朝太祖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有这些华夏团的团员做发展基础,成立尚短的华夏党,一定发展得更加辉煌。

为了促使这些新团员更加努力的接受华夏党的思想,拥护华夏党的统治。

最高党主席、大明总统杨崇,还特意让相关党组人员,对培训期间,表现优异的团员,进行登报表彰。

不少没入团的大明百姓,看到报纸上优秀团员名单后,都暗暗为自己可惜。

因为这些受到表彰的优秀团员,都获得了人民资格考试加分权。

并且在华夏团里,都提拔成了重要的团内负责人。

最低的,也是某一团支部的二把手。

所以一般人,很难不心动。

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些团员的构成比例,有七成来自军政两界。

一些德才兼备的商人,做出重大贡献的匠人,以及其它行业的优秀人员,则占了两成。

真正来自平民,身份普通的团员,实际上只有一成左右。

即使在外界看来,这次招收团员十分公开、透明。

但内里,名额早就分配了出去。

整个招收过程,也等同于一个过场。

不然的话,也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就将团员招收完毕。

也是军政两界,是维护大明统治的左膀右臂。

如果将大明高层比喻成大脑,那军政两界,就是大明的躯干。

帮助大明,维护整个国家的安宁与稳定。

所以华夏党首要发展的对象,就是这些人。

与此同时,南洋军镇改建,也同步完成。

很多原军镇一级的行政人员,都在原岗位上,就任行省体制内的行政人员。

除了职位称呼、行政等级,有些许变动外。

其它地方,都没有多的改变。

因此此次撤领建省,南洋地区并没出现行政混乱、治安恶化的不利情况。

只不过在法律制度与大明本地趋同后,南洋当地的民事违法案件,出现一个井喷的态势。

其中主要涉及语言、着装、宗教等方面。

到底南洋当地的民风民俗,和大明本地差别较明显。

各项行政条令,又相对宽松。

所以政策一下子收紧后,很多民众,都出现不适应的状况。

民事违法案件,也就突然增多。

好在大明在南洋当地,还保留了一定量的军队。

尤其是各个商业海港、大型定居点,都有人民军驻扎。

使得这期间,南洋没有发生一例大规模、影响较大的反明暴·乱。

只是小规模的、不成气候的反明武装行动,发生了好几起。

但都被驻扎在附近的明军,给一网打尽。

为了震慑宵小,大明将这些反明分子,都予以游街示众。

即使死了,尸体也要挂起来,供人观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