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主见李大宝感兴趣,热情地介绍道:“小兄弟,我这只青花瓷瓶可是清乾隆时期的青花缠枝莲纹福庆有余太平有象扁瓶,保存得非常完好,绝对的清宫造办处,这个也是我爷爷他们留给我的,要不是室内空无粒米,灶台寒冷如冬,也不会拿出来。”
接着又说道:“你看这个铜制香炉则是明朝的宣德炉,用料考究,铸工精细,这个宣德炉是当年我爷爷的一位挚友感谢我爷爷救助他而赠与的,而这块玉佩是和田玉中的极品,质地细腻,温润如脂,是不可多得的宝贝,这是我奶奶当年的嫁妆,也是世道所迫呀。”
李大宝仔细端详这些古董,青花瓷瓶造型优美,青花色泽深沉,缠枝莲纹细腻复杂,底部还有“福庆有余太平有象”
的款识。
铜制香炉沉甸甸的,古朴大气,炉身铭文清晰,显然是明宣德年间的精品。
那块玉佩则晶莹剔透,触手生温,雕工精细,纹路清晰。
李大宝点点头,问道:“这些古董怎么卖?”
摊主想了想,说道:“青花瓷瓶300块,铜制香炉200块,玉佩100块,外加200斤粮食。
。”
“老板,你这样开价,就没人跟你玩了,现在什么时代,你开这么高的价格。”
李大宝说着。
老板连忙解释道:“小兄弟,我这都是家里祖传下来的,都是传承有序的,绝对是真品,另外也是因为今年庄稼确实没有什么收成,想着虽然是祖传的,但是它现在填不饱肚子,就拿来卖了换钱然后买粮食。”
李大宝心中盘算了一下,随即从背包里掏出了60块钱和60斤大米,说道:“我用钱和大米换这三件古董,青花缠枝莲纹福庆有余太平有象扁瓶50斤大米和50块钱,铜制香炉40斤大米和40块钱,玉佩30块钱和30斤大米,怎么样?”
摊主思考片刻,见这位小兄弟给的居然是大米。
而大米可是紧俏物资,顿了顿又道:“同意,成交!
就按照小兄弟你说的这个方式。”
听完老板说的话,李大宝悄悄的从背包中拿出粮食和大团结递给老板。
紧接其后李大宝高兴地收起古董,小心翼翼的走到没人的角落,赶紧收进空间,因为他知道这几件那是真的珍宝,将来绝对价值不菲。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