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他甚至连招呼都没打一声,就匆匆转身离去,留下了一脸错愕的李芗泉。
。
。
。
。
。
。
李芗泉发狠的将匕首抛到一边,经过反复尝试、雕琢,终于利用简陋的工具,制作出了一个复合弓用的撒放器,准确的说,这是他众多试验品中最满意的一个,虽然与后世的撒放器相对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但这个用一块硬木雕出来的家伙,在功能上,却差不离了。
为了尽快离开此地,当然也是打得无聊的时间,他的下一步计划,就是把滑轮做起来,同样,只能追求效果,外观就。
。
。
。
。
。
顾不得了。
只要有了滑轮,复合弓才能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省力比,才能让弓具有更高的拉力。
这样,才能体现出复合弓的优势。
以他的经验,使用传统弓,最远距离能达到150米就算高手了,并且常人在连续发射10~20支箭后,便因体力损耗过度,起码得休息上一个小时左右,而复合弓不仅射程更远,精度更高,并且省力得多,至少李芗泉,曾经玩命的一次性射过50支,仍然有较强的体力。
只要再给他一段时间,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现代复合弓就将诞生在这个宋元之交的世界上,虽然还很原始,材料也很土,但比起拉美西斯二世发明的传统复合弓,已经有了几个级别的领先。
而李芗泉现在,似乎不差时间,他完全可以利用这段尚算安逸的时光打造出自己的理想兵器,当然,如果长宁军真看得上,他会很乐意将这种绝密的技术“卖”
给他们,以换取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长宁军装备着当今世界上射程最远的单兵弩--神臂弓,须知,在宋代的军队中,弓、弩兵一般的比例约为六至七成,弓弩的比率是很高的。
不过现在的长宁军没有,就算刘整这支降兵的加入,还是无法再将这个比例提升至六成,原因无他,长宁军无法制作神臂弓!
是的,作为宋军的长宁军无法制作!
宋代为了防止强力的神臂弓技术流入敌国,优秀的弩弓匠全部集中在京城,然后根据戍边军队需要数量制造下发,还军法规定,一旦战败,如无法带回神臂弓,必须原地摧毁,防止敌方仿制,同时严禁民间私造,这就造成制造技术只限于居住在京城内的“技术工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