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墨小说网

第173章 引领时代(第2页)

长孙无忌与王瑾的目光在瞬间交汇,两人心中皆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涟漪。

岑文本,这位平日里温文尔雅、行事稳健的智者,此刻却站在了风口浪尖之上,他不仅是朝堂上的重臣,更是恪党中的中流砥柱。

在众人灼热的目光注视下,岑文本缓缓从袖中取出一卷折子,那动作仿佛是在揭开一个时代的序幕。

“诸位同僚,今日我欲呈上一策,关乎我大唐之未来,关乎万千子民之命运。”

岑文本的声音沉稳而有力,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我提议,联合各族与丝路商贾之力,共襄盛举,于一年之内,于陇右及吐谷浑之地,广建学塾,以育英才。”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岑文本继续说道:“时至今日,我们已额完成任务,学塾数量逾千一百,覆盖陇右、吐谷浑所有城池,乃至偏远村镇,共收纳适龄学子一万五千余人。

然,河西之地,适龄孩童总数近两万,尚有五千余人未能入学,多因村落偏远,难以集中教育。”

说到这里,岑文本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坚定:“为此,我等已决意,不惜耗时五年乃至十年,誓要攻克此难关。

我们将从陇右府库中拨出专款,聘请科举落榜之士子,赴乡野执教,既解其生计之忧,又兴我教育之业。”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议论纷纷,有人惊叹于岑文本的远见卓识,也有人担忧此举是否过于激进,财政能否承受。

崔知温更是直接问:“岑大人,此等庞大开支,府库真能承担?且百姓若无朝廷资助,又怎会持续送子入学?”

岑文本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答道:“崔大人所虑极是,然我等已有良策。

陇右百姓近年来生活渐有改善,已有余力供养子女读书。

官府将承担启蒙教育之责,待学子完成启蒙,是否继续深造,则由百姓自行决定。

官府自会引导鼓励,让知识之光普照乡野。”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气氛为之一振。

然而,长孙冲却似乎并不满意,他眉头紧锁,质疑道:“岑大人,即便这些孩童完成了启蒙,难道就要让他们放弃学业,重归农耕吗?这岂不是对人才的极大浪费?”

薛万彻亦附和道:“岑大人,我等皆知教育之重,但如此做法,是否过于理想化?恐难以长久。”

岑文本闻言,不急不躁,缓缓解释道:“长孙大人、薛将军所虑,我亦深知。

然则,教育之根本,在于启民智、开民风。

我们教授孩童的,不仅仅是圣贤之书、数术之道,更有农耕之术、水利之法。

他们将成为乡野的智者,引领百姓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而在这个过程中,皇权的触角也将深入乡野,实现真正的国泰民安。”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再次陷入沉思。

杜如晦率先打破沉默,拍手称赞道:“岑大人此策,实乃高瞻远瞩,若能实施,陇右必将焕然一新,成为我大唐之典范。”

岑文本谦逊一笑,继续道:“不仅如此,我们还将致力于改善河西丝路上的民生。

如今,百姓每三户才有一头牲畜,我们的目标是让每户都能拥有一头牲畜,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富足。”

随着岑文本的讲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众人脑海中浮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