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们将这些记录下来,将这份临时路引递给了对方一家,一旁巡逻的府兵则是边巡逻边扯着嗓子循环喊道,“收好路引,没有路引的人吃不到馒头也没地方睡觉,收好路引,没有路引的人吃不到馒头也没地方睡觉……”
难民们:……
好奇怪,这个调调儿怎么听起来像是在诅咒。
于是默默收好路引,生怕别人抢走。
第一波难民有近两千的数量,依次有序地进入了城内,一进城就看到两边的地上用油纸堆满了馒头,十几个看起来像是杀猪屠夫的壮汉,站在老人和妇人的身后,露着略显凶残又“扭曲”
的笑容看守着这些馒头棚。
若不是城内有百姓,他们差点怀疑自己饿得头晕眼花,误入了什么匪徒的山寨。
老人和妇人们将两个馒头塞进难民手中,热情道,“老乡!
吃好喝好哈!
一会儿去城里头逛逛,虽然也没啥可逛的,但是可以多和俺们县的人聊聊天,散散心!”
难民们接过馒头,便开始狼吞虎咽,丝毫没注意到江都县的百姓们热情得有些过分,匆匆点头应下便朝城内走去。
城内确实没什么好逛的,街上没什么商贩,甚至因为山洪的再度倾袭,街上角落里有很多残垣污垢都还没有收拾干净,不过倒是有不少百姓游走在街边,看到人便热情得挥手上前,“老乡,这一路上受了不少苦吧!
你放心,来了咱们江都县,就当自家一样,知府大人一定会给你们安排好活计,让你们能够正正当当地赚干净钱、吃干净饭!”
难民们被他们的热情弄得头昏脑涨的,“啊?什么活计啊?什么钱?不是给粮吃给地种吗?”
他们是东边县城来的,那边因为玉稷山挡了江水又不下雨,土地已经旱死了,以往逃荒,他们去了新的县城,大多都是去领几袋赈济粮,有手艺的就去谋个营生从头再来,没手艺的便去开个荒地继续种粮,当然大部分时候都是会被遣返回家。
这年头,农民们手里头都没几个钱,只要有地种,能吃上饭能熬过冬季就行了。
可听这江都县百姓的话里头,似乎是说可以干活领钱的意思?
“哎哟!
老乡!
我们这边的地还不能种呢!
都被水淹着,得晒干了才行!”
村民摇头笑道,“甭操心那个!
有咱们知府在啊,饿不着你们!
毕竟咱们知府呀,那可是被山仙护佑的人!”
山仙?什么山仙?
难民们正疑惑,便看到有几个面红脸润的小孩子们嬉闹着经过,稚嫩清脆的声音唱着歌谣,“益州有山仙,怜悯万物灵,半夜入梦来,点拨梁知府。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