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墨小说网

第705章 黄雀(第3页)

可能有人会说,乌克兰把一手“好牌”

打得稀烂,难道它就不能不搞去工业化,想其他办法展经济吗?

仔细思考后,答案令人唏嘘,似乎从独立那刻起,乌克兰注定走向没落。

三、乌克兰的改革与困境

先说去工业化,“自废臂膀”

的问题。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的确得到了丰厚的“军事遗产”

,可是这对乌克兰来说未必是好事情。

因为它根本“养不起”

,许多武器的采购成本并不高,可是后续维护成本却令人咋舌。

它继承的武器装备完全过了它的承受能力,如果硬撑最后只会加经济崩溃,所以最后也只能低价处理。

可能有人好奇,乌克兰为什么不利用苏联留下来的工业基础,好好维持常规军事实力,然后同步展经济,而这就涉及“产业分工”

的问题了。

苏联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系,当时乌克兰虽然有大量的工业企业,但是这些企业只是“生产链”

的一部分,能生产外壳却没法生产零件,能生产动机,但没办法生产传动器。

这种情况下又如何展工业、盘活经济呢?

乌克兰的情况其实还算好的,毕竟有黑土地保证粮食产出,与之相比,早早就开始农业机械化的朝鲜,在苏联解体后逐渐更为尴尬——

2o世纪六七十年代,朝鲜人民的生活水平其实相当好,因为它利用矿产资源从苏联换到了大量的化肥和工业机械设备,早早地开始了农业机械化。

然而,苏联解体后,朝鲜的农业机械化进程就戛然而止了。

且不说缺少化肥农业生产,效率大大下降,没有苏联提供的能源和服务,朝鲜原有的一些设备也很快就没用了。

实在没办法,乌克兰只能仰仗西方国家援助,可天上不会掉馅饼,去工业化和销毁核武器就是西方国家的条件之一。

但即便是乌克兰照做了,西方国家也注定不会大力扶持乌克兰。

原因很简单,对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来说乌克兰太“大”

了,而且距离俄罗斯太近,利用起来远远没有一些人口少、面积小的国家“划算”

乌克兰政府也不是没有想过通过改革自救,只可惜越改越麻烦。

很多人都说,乌克兰的改革进程就是一个私有化进程,改到最后国家财富全都落到了寡头手里。

而最终的产物就三个:官员腐败、寡头经济以及寡头政治。

国内状况太糟糕,这也是许多离开乌克兰去其他国家就职的专家不愿意回去的原因。

实际上不仅是专家,大量的乌克兰人选择了劳务移民,据保守估计,乌克兰独立至今人口已经降低了上千万,将近占到总人口15。

局势动荡,经济萎靡,乌克兰人才外流也在情理之中。

那么问题来了,乌克兰的人才大多选择了去哪里?昔日来华的那些专家,后来又如何了呢?

四、选择与结局

1991年苏联解体后,不少乌克兰专家选择了去美国、欧盟乃至于俄罗斯。

如今其实也是一样,尤其是俄罗斯,堪称是乌克兰人的“打工圣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