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话,坐在案牍后的天子脸上也露出了微笑,那些贵族们的"
觉悟"
出了他的预料,确实是个惊喜。
当前他的根基尚浅,冒然对那些历史悠久的亲王和盘根错节的江南士绅下手并非明智之举。
他只得把注意力转向那些已被岁月磨平锐气,沉溺于享乐的勋贵,还好,他的“搜刮”
并未落空,带来了不少收获。
短暂的寒暄后,看见毕自严面现疲态,年岁已高,体力难支,朱由检便中断了今日的奏对,对身边的司礼监低声吩咐:“太监总管,代朕送毕大人离宫。”
闻言,侍立一旁的王承恩连忙点头答应,而毕自严也在暖阁中起身向天子告别,行礼退出。
看着毕自严渐渐消失在视线里,坐在桌案后的天子也起身来到窗边,轻轻一声叹息,脸上流露出深思的表情。
原本以为召回那些“忠贞之臣”
和“英勇将领”
,明朝面临的诸多难题就能迎刃而解。
现在看来,他过于天真了。
空有妙计,无粮草也是白搭。
假如最基本的财政问题无法解决,无法挣脱束缚明朝多年的桎梏,就算有一群贤臣猛将辅佐,他也可能无力回天,最多只是让摇摇欲坠的明朝多维持几年,终究逃不过崩溃的命运。
眼看就要进入崇祯元年,历史上着名的“小冰河期”
也将拉开序幕,成为未来数十年的主宰。
朱由检心情沉重,感到时间紧迫。
他推测,此刻的女真大汗皇太极在“宁锦之战”
失利后,正忙于巩固地位,趁明朝无暇他顾,攻打蒙古部落,为未来的“满蒙联盟”
铺路。
与傲慢自大的努尔哈赤不同,狡猾阴险的皇太极比他父亲更难以对付,刚即位就出兵攻打明朝在辽东的重要支柱——朝鲜。
作为明朝两百多年的附属国,朝鲜始终是明朝忠诚的“小兄弟”
,尽管很多时候“有名无实”
,对建州女真的态度也耐人寻味,但总体而言,“利大于弊”
。
然而皇太极一即位就动对朝鲜的战争,迫使朝鲜与其结成“兄弟之盟”
,暴露了他的勃勃野心。
朱由检深知,皇太极的棘手程度远其父,绝不能掉以轻心。
“陛下。”
不知过了多久,耳边微弱的轻呼将朱由检从浅睡中唤醒。
抬头看去,原来是司礼监的王安回来了,正谨慎地注视着他。
见天子抬头,司礼监立刻躬身禀告:“陛下,锦衣卫那边刚刚传来消息,骆指挥使在恭顺侯府现了一些线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