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代宗下诏征兵,各道兵马无有至者。
只因之前代宗听信程元振谗言,剥夺子仪兵权,所以将士皆惧程元振谗构,迟迟不肯救驾。
众怨难平,代宗这才罢免程元振,将他流放溱州。
】
【听闻长安再陷,杜甫在阆州作《伤春五首》追记其事。
五首诗各有主旨,颇多隐喻。
其一旁敲侧击,言代宗奔陕之狼狈;其二写长安再陷,情势危急;其三写援军不前,众将畏小人谗构,不肯奔命;其四暗喻朝纲不振,宦官排挤郭子仪等老臣;最后一首写代宗逃亡路上,将士冻馁、竞相争逃。
诗句的最后,杜甫写下“君臣重修德,犹足见时和”
一句,劝谏代宗要赶紧收拾人心,与能臣修德共济,如此才能挽回根本。
】
【《伤春五首》其实和时事存在时差,此诗作于764年春,当时长安早已恢复原状。
因此诗圣在题下自注:“巴阆僻远,伤春罢,始知春前已收宫阙。”
其中的诗句也存在一定落后性,比如其四有“岂无嵇绍血,沾洒属车尘”
一句,即借用忠臣嵇绍的典故,鼓励忠臣救驾。
】
【而在现实中,这位救驾的忠臣早已出现——他就是郭子仪。
同月,郭子仪雷霆出兵,数日之内就收复长安。
两月后,代宗带着众人重新回都。
】
【与当初的狼狈出逃不同,回京的路上,代宗与臣子们趾高气昂、气势跋扈,就仿佛当初被吐蕃大军吓得四处溃散并不是他们。
见状,杜甫作《收京》一诗,其中“衣冠却扈从,车驾已还宫”
一句就是在讽刺这群胆怯又嚣张的君臣。
】
【在宦官一事上,代宗的行为极其割裂。
一方面,他雷厉风行、斩杀奸佞,且极擅帝王之术,手段深沉老辣。
对权倾朝野的李辅国,代宗通过一系列明升暗降的举措,利用宦官程元振等人褫夺他的兵权,随后又进封其为博陆王,逼他致仕。
待李辅国彻底失权后,代宗对他实施了激烈的复仇。
他深夜派人将其刺杀,并割下李辅国的头颅扔到了溷厕之中,还赐下颇具羞辱意味的谥号——“丑”
。
】
【与此同时,他也没有放过宦官鱼朝恩。
770年,代宗又与元载密谋,于寒食之日在宫中举办酒宴。
宴罢,代宗留鱼朝恩在宫中议事,并直言指责鱼朝恩另有图谋。
众所周知,臣子于禁中赴宴,往往不能携带利器与护卫。
代宗与鱼朝恩撕破脸之后,随即命人绞杀了他。
】
【但另一方面,代宗又优宠宦官,刚才提到的程元振即是一例。
程元振害长安沦陷、君臣出逃,可代宗不肯诛杀罪魁祸首,犹因其有拥立之功而将他放归田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