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珊笑了:就你在秘密基地搞的那些门道道,我还能不知道你?
陈燕说,她爸爸回家休息两个月,下个月又要出海了,这次要去美国。
然后,三个人一起讨论起美国是什么样子。
叶珊说:等我们长大了,一起去美国看金门大桥!
想去美国看看的人很多,其中最狂热的就是哈新民。
他对这个国家的印象都来自于电影、电视剧,同时还有国外的歌曲,比如那道《badboys》,多好听啊!
虽然堂弟哈大力从朋友那里翻录过来已经不那么清晰了,但听着就带劲。
哪像坝镇的那帮土鳖,只知道《在那花开的地方》、《十五的月亮》、《小草》……庸俗!
恨只恨自己没有一只录音机啊,哈新民叹着气。
在这个年代,哪个小伙子手拎录音机出现,附近的年轻男女就会自动向其靠拢,渐渐形成一个圈,在圈子里,有的男女彼此交换着磁带,交流着对音乐的感悟,从音乐旋律的共振开始,渐渐走向人生全方位共振……
哈新民想过的是这样的潇洒人生,奈何叶银花的陪嫁里没有录音机。
徐景明送叶珊的那只旧录音机,往往一个不小心,按键就回弹不了,或是转不稳。
渐渐地,展到铰带了,听起来,就像有个小dj在里头咔咔一顿猛搓。
徐慧萍担心县城修理费贵,就把录音机拎回坝镇了,准备第二天找师傅去。
哈新民说他认识一哥们会修,非要揽下这活。
徐慧萍半信半疑,也不好意思拒绝。
等叶珊回家,录音机已经被哈新民拎走了。
徐慧萍:“哈新民说,下星期回来就能修好。”
叶珊想,他或许又要从修理费里捞一笔了。
罢了罢了,就当是给他一次为人民服务的小费吧。
叶珊开培训班的事情连叶建国都瞒着。
她担心传出去,哈新民肯定会上门借钱。
……
回县城的当天下起了大雨,叶珊和妈妈从车上下来,打着一把大伞,顶着雨往城西小屋跑。
有一个女孩子用双手挡着头顶,从身边走过,忽又回头看了叶珊一眼,好像看到熟人一样,笑了笑,又跑了。
她的裤子后面有一朵莫名其妙的绣花,如果没猜错,那绣花的地方原本是个破洞。
叶珊想了会儿才想起来,她就是那天早上逃课去长板镇领绣花枕套的高丽萍。
第二天雨停了,叶珊早早吃完午饭,往学习小院走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