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分配,要么调动,除非愿意打零工。
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叶建国商量。
叶建国并不怀疑上学的真实性,毕竟上六年级也是孩子自己搞定的。
“但是上学这件事情不仅仅是上学啊,很复杂啊,要找工作,要租房子,要吃饭……”
叶建国觉得徐慧萍放弃现在好端端的工人铁饭碗,实在可惜。
“做个体户吧!”
叶珊提议。
八十年代,改开才没多久,下海经商的人有,但更多的人还抱着观望的姿态,没有经商的意识。
对叶珊而言,现在遍地都是机会,弯腰就能捡起金子!
关键是肯弯腰的人太少。
果然,叶建国极力反对,“你妈能抹得开这个脸吗?”
(注)
徐慧萍面露难色:“倒也没什么不好意思,就是……”
是了,以妈妈这个性,估计生意也很难做起来。
叶珊叹了口气,也就不再提了。
但是徐慧萍还是想为女儿的未来争取一下,一晚上都在做叶建国的思想工作。
第二天早上,徐慧萍安慰叶珊说:
“放心,你爸同意你去县城了,我们现在去凑钱。”
徐慧萍匆匆赶去银行。
前面有两个人在排队。
这个年代,还不太讲究什么服务用语,柜员抬头就问:
“你办什么业务?”
“我存一个死期。”
“想死多久?”
“呃,死三年吧!”
老百姓习惯将“定期”
称之为“死期”
。
徐慧萍羡慕地看过去,那位要存钱的,她倒有点认识。
那人竟然要存五百块!
徐慧萍真想问他借,但毕竟半熟不熟的,又不是朋友,她开不了这口。
只能眼巴巴看着那人拿着存折走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