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的路上张向国问道,“爹,柳知青周知青是怎么回事?”
“刚才我回来的路上还看见柳知青在炫耀手表,这一转眼的又和周知青因为钱打起来了。”
张向国还想说,柳知青周知青看着也不像有钱人,怎么突然间因为钱打起来了?
村长意味深长的说道,“民不举官不纠。”
张向国略懂了几分,他点头担忧道,“我听陈知青说进来可能不太平,他们这样不会出事吧?”
村长无奈摇头道,“好言难劝该死的鬼,该说的早就说了。”
村长不是第一天知道柳文和周秀丽的事情了,劝他也劝过,奈何人家不听。
“你长时间在外边要多注意,家里一家老小经不起折腾。”
村长警醒道。
“知道了爹。”
张向国点头答应道。
村长道,“回去把你带回来的东西分分。”
张向国应道,“知道了,都是一家一份,林知青陈知青已经分好了。”
村长叹息一声道,“也不知道会闹出什么幺蛾子。”
住乡下什么都好,就是眼热别人家这点不好。
张向国不在意道,“咱过自己的日子管他呢。”
村长摇摇头没再搭话。
张向国说的有一定道理,但他还是太低估了人性。
当他把陈延予林安瑶送的东西都给各家送去路上免不了被问到,大家一听是从京城带回来的点心谁能不酸?
大家都是乡下的庄稼汉,凭什么就你能吃上京城的点心?
虽然大家都知道,点心是从离开他们村里的林知青陈知青送的,但大家都是一个村的,难免有人眼热。
就像村长想的那样,自从张向国分了点心后,村长一家、栓子家、还有李大壮家每次出门都免不了被指指点点。
大人被酸几句笑笑就过去了,但小孩子也受到了影响,所以各家大人只能把他们拘在家里一段时间了。
村长家,大柱大丫两个脑袋凑在一起,小桌子上还放着纸和笔。
大丫问道,“哥,我们要给安安说点啥?”
大柱回道,“我要说我刚学会的课文,不知道安安会了没有?听爹说京城是大都市,据说可繁华了!
安安在京城肯定也会了。”
说到这个大柱就沮丧,看来他是赢不过安安了。
大丫被启,大声道,“那我也要说!
我们老师教了新字,我写的可好了!”
大柱严肃的点头,一本正经道,“嗯嗯,我们开始写吧!”
两个孩子在一旁嘀嘀咕咕半天说要给安安写信,淑芬嫂子和兰婶在一旁纳鞋底。
兰婶听完大柱大丫的话感慨道,“到底是大城市来的,就算在乡下几年人家也和咱不一样。”
淑芬嫂子不同意的反驳道,“有啥不一样的?娘,你别这样想,你瞧之前林知青和咱唠嗑的时候还不是一样啊。”
“我不是说这个不一样。”
兰婶摇头道,“我说的是教孩子上。”
淑芬嫂子一顿,点头道,“那确实,我就没见过哪家小孩有安安乖巧懂事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