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杨堡大队靠近长白山,附近水资源充沛,黑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但再丰富,粮食也不会自个儿从地里长出来,因此老杨叔难免抱怨。
大伙儿都猫冬了,根据新证策,没有工分就没有粮,这个时间点下放人员,可不就是为难老乡么?
赶着车,时不时回答几句,从薄雾到雾散,太阳如害羞的闺女儿般,总算依稀可见县城那塌了一半、斑驳的老城墙。
“这老墙,说要拆掉,都说了三年,塌了一半,也没见动手……”
穿过城门,就可见县里来来往往的行人,一层老房一栋挨着一栋,更远处,两三层的砖房犹如鹤立鸡群。
那是粮油加工厂新盖的员工宿舍。
霍奇林也不左顾右盼,这年代风看了好些年,早已过了新奇,现在只觉得烦躁又无奈。
国家展还是太慢了点。
俩人穿街过巷,来到县城唯一的交通机构,汽车站。
从镇上回来的班车刚巧进站,正应了那句话,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省得这大冬天,还要在寒风里等待。
班车停稳,霍奇林打眼瞧去。
车厢里和沙丁鱼罐头没啥两样,让他想起前辈子上班通勤,公交车也是如出一辙。
想着,‘噗嗤’一声就笑了出来,露出两排瓷白的整齐牙齿。
“嘿,我说牛娃,村里我就没见过牙齿比你还白的。”
吱吱牙,霍奇林洒笑:“我又不抽烟,天天刷牙,牙齿能不白么?”
说着话头,从牛车上拿起一块木板,两排硕大的红字:杨堡大队知青集合点。
举着牌儿,省得费口舌,张嘴就要被灌一肚子冷风。
“接我们的人在那儿呢,快去集合。”
这一车四五十人,一大半都是下乡知青,小年轻们正迷茫呢,有个小姑娘眼尖,拉着同伴,挤开人群,就往霍奇林这边儿跑。
听见动静,其他知青转头来看,又有五个人出列。
凑到近前,四男三女。
添了七张嘴,知青点里又该有好戏看啦。
“俩男俩女上我这边,其他人坐大队长那辆车,动作都快点。”
霍奇林虽不过是半大小子,知青们看上去年龄都比他大,但前者却身强体壮、个子忒高,干脆利落的气势,没人敢触他霉头。
知青们便自觉分做两边,手忙脚乱的安放行李、爬上车斗。
老杨叔拿着名单,一个一个对着人头和证件,确实没有出错,才抖开缰绳,和霍奇林一前一后离开汽车站。
这时候,风更大了,太阳不知躲到哪个犄角旮旯,一点湿润打在霍奇林手上。
这冬天的雪,说下就下。
“好……好冷……”
“浓怎么不换上大棉袄呀?”
“我……我妈……我妈不给我买……说忍一忍就过去了……”
车斗上传来女知青的对话。
听口音,一个是沪市来的,另一个应该来自闽省,具体是闽北闽南,倒是听不出来。
霍奇林摇摇头:
“哪个妈那么不负责任?咱们这儿冬天是忍一忍就能过去的?怕不是让你冷死过去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