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这一切都不足为外人道。
凌云峰里的“钮钴禄氏”
究竟是怎么回事,终究只有几个亲近之人知晓。
弘历不是冷血之人,甄嬛的所作所为他看在眼里,先前为了稳固帝位而生的那几分嫌隙也随之消散。
自此,皇帝待甄氏一族更为亲厚,倒像是真正的母族了。
而此时,抛去“钮钴禄氏”
名头的甄嬛,早已游历了大好河山,并在江南与眉庄团聚了。
眉庄的女子私塾已经很有规模,除了眉庄外,还多了几位女先生一同授课,七岁的静和也在此念书。
甄嬛听眉庄将自己这些年的经历讲完,看着她提起学生们时眼睛里的光亮,愈发庆幸当年玉婧的“胆大妄为”
。
若非如此,她决计见不到一个这样自在快活的眉庄。
甄嬛想去书塾看看,眉庄自然点头。
来到书塾,恰逢女孩子们下了课,或成群的在院里嬉戏,或独自一人坐在窗前观景,其中亦不乏刻苦者,下课仍手握诗书诵读。
一见眉庄带了客人进来,皆停下手中之事过来行礼。
这些女孩子皆是总角之年,面容鲜活、烂漫无比。
甄嬛一见便从心底觉得欢喜。
眉庄笑着招手让她们去玩,女学生们去了后,甄嬛忍不住拉着眉庄:“姐姐,我能留下来给她们做个西席吗?”
眉庄会到甄嬛之意,当即大喜:“求之不得!
嬛儿,你的学问可比我好多了。
若你能为她们授课,她们必定能有所进益。”
甄嬛微笑,这就是她的眉姐姐。
此事若是换做旁人,必定会拿“你的身份贵重,不宜抛头露面”
这样一番话来回绝,可是眉庄从来不会在意她是什么身份。
不论她是当年的女尼“莫愁”
还是如今的太后,在眉庄这里,她永远只是她的“嬛儿”
。
自此,甄嬛也成了女子书塾的先生。
与学生们相处得越久,她就越发喜欢这里。
再过了几年,胧月长大了,毅然决定远嫁江南。
她的夫婿家亦在苏州城内,额附特意置办了一座别院,甄嬛闲暇时便可在那里与胧月母女相见。
再后来胧月诞下一子,甄嬛还颇为得意地将孩子抱了去给眉庄瞧:“姐姐你看,我如今都成了外祖母了。”
说这话的时候甄嬛眉眼间止不住地笑,眉庄抬眼看过去时,只觉她还是当年在京中的那个未出阁的小姑娘。
京中不时有书信寄来,字里行间唯见相思,连弘历也曾修书问候。
甄嬛都婉言拒绝了,只说归期未定。
浮沉一世,甄嬛此时才觉真正得到了内心的安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