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蔚蓝有了文物鉴定师的证之后,并未参与过如此大型的鉴定会。
她在心里感慨了起来,看来百姓家中都是宝物甚多啊……
有人拖着行李箱来,有人拿着大件搬到现场。
情绪激动的……大多是花了大价钱,却被专家们一口否定的。
苏蔚蓝坐在末尾,没挂着证,自然也就没人敢问。
只能听着各位老师们扯着大嗓门跟大爷大妈们解释“开、关门”
的事儿。
她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打扮,短袖职业套装,今日已是标准的上班族形象,就只差来个话筒,她都能来段现场解说了。
半晌后,也有人想钻苏蔚蓝不是专家的空子,拿了几个物件坐在了她面前。
手机点击了录音,放入了口袋中。
那年轻人大剌剌坐着,讥笑道:“小妹妹,来,你给掌掌眼?”
苏蔚蓝双手礼貌接过,神情专注。
对待工作必须一丝不苟,鉴定文物更是一件需要谨慎细致的事。
那年轻人得意地指了指瓶身:“崇祯大筒瓶,小妹妹,见过吗?没见过,今天哥哥让你见见世面,开开眼界。”
芊芊素手一上一下轻捏着瓶口,托着瓶底。
来者说话态度挺冲,苏蔚蓝内心波澜不惊,“崇祯的大筒瓶,亦称象耳瓶。”
“哟呵,懂行。”
——
在苏蔚蓝的身后,闻名国内的收藏家白奕均,今日也忽然低调出现,穿着一身休闲的短袖运动衫和长裤,戴上了老花镜。
全身上下都透露着一股,“我们只是路过的路人”
的感觉。
旁边的友人顶了顶白奕均的胳膊,“走,去看看。”
——
苏蔚蓝细看着瓶身,清脆婉转的声音不卑不亢解释着:“您看看,这个上下暗刻纹,算是特点之一,形制上,大体符合崇祯,但这是……”
特地转向了那位男士,“它表面做旧了一番,绘画并不精细反倒粗糙,借用我们专家秦老师的话,这件可是‘嘎嘎关门儿’。”
年轻人来劲了,一拍桌子起身:“哎我说,这玩意儿我可是花了十几万块钱买的,你自己看,这釉质!
怎么的都得价值翻个好几倍才是!
你懂不懂呀到底。”
声音过大,惹来身边几位专家频频回头。
苏蔚蓝并不气恼,温声细语解释:“大哥,这个绘画啊,它其实讲究皴杂点染。
这瓶身上的焦墨、浓墨、淡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